子宫内膜异位症(EMT)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,以疼痛、不孕、盆腔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。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是研究内异症发病机制、治疗方法的主要途径。
实验动物如何选择?
非人灵长类动物因其具有自发性的月经,与人的内异症形成的经血逆流学说较为相似,更符合内异症的发病特点,但由于模型建立耗时长,实验代价较大,且有伦理限制,现很少应用。目前实验优先选择啮齿类动物作为EMT的研究对象。
自体移植法
自体移植法为目前实验室构建EMT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,包括子宫组织块移植和子宫内膜移植,与子宫组织块移植相比,子宫内膜移植较少发生粘连,子宫碎片的肌层与内膜分离,将分离的子宫内膜组织通过不同方法置于腹腔内不同部位或皮下:
①腹腔内移植法:利用可吸收缝线将分离的内膜组织缝合于腹腔内不同部位,如腹壁、肠系膜、肠壁等部位;
②腹腔内注射法:将剥离好的内膜组织剪成 0. 5 mm*0. 5 mm的碎片,经左下腹注入腹腔;
③皮下移植法:将分离好的子宫内膜组织置入腹肌与皮下筋膜层之间;
④皮下注射法:用注射器将含有子宫内膜碎片的0. 9% 氯化钠溶液注射至尽量远离腹壁切口处的皮下。
应用
大鼠自体移植法建立EMT模型,使用的子宫内膜组织均取自实验大鼠自身的子宫,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,可观察 EMT 的免疫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作用。
给予雌激素连续灌胃,第3天开始连续给予阴道涂片,观察其是否处于动情期,处于动情期的大鼠当天采用自体移植法行EMS 造模。腹部备皮、消毒、铺巾,沿腹中线在下腹部做一切口,左侧子宫近端和远端结扎,将缝扎线中间的子宫组织剪下,然后放置在无菌生理盐水中修剪成子宫内膜碎片。子宫内膜片缝合在腹壁肌肉上,内膜面朝向腹壁。缝合腹腔,消毒。
移植成功的指标 , 肉眼可见移植物明显增大可呈隆起的小包状 , 有些形多房的囊肿 , 囊肿内充满黄色浆液 , 移植物被结缔组织覆盖并有血管形成 。
假手术组在位子宫内膜结构完整,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连续,间质细胞、腺体及血管数量正常,腺体周围未见出血及炎性细胞润,腺腔完整;
模型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上皮细胞呈柱状排列增生,间质细胞和腺体数目很多,血管丰富,腺体周围可见出血,可见多量炎性细胞浸润。